【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在“世界历史意义上”对新时代本质内涵的考察,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定,用“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对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揭示,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通过科学解答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问、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之问,承担着重大时代使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则高度的坚定、党性高度的坚贞、实践高度的坚持、世界历史高度的坚信,发挥着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脉搏;时代问题;时代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开启新纪元、当今世界格局呈现新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四个时代基点,坚持以理想信念引领、以人民期待凝心、以自觉自信聚力、以问题意识立论、以担当精神践行,体现出丰富而深刻的时代意义。当前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多种视角深入分析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理论创见的学术成果,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一是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它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二是这一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实现了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为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判别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理论的干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和科学的理论标准。三是这一思想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它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更高历史阶段的现实表现,开启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新纪元。四是这一思想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它呈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多样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这些观点从理论与现实、民族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多重维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体现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广度和宽度不断推向纵深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启发,我们希望能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中、对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和使命承担中、对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中,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思想时代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时代脉搏标志着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把自身置于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才能持续把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潮流,对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历史方位、发展规律作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揭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首先,在“世界历史意义上”考察新时代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都是只有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和进步。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它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以此为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我们所处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考察了新时代“在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本质规定性。一方面,“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广阔历史视野对当今时代基本属性所作的总体概括。“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体现的是世界总体发展趋势的“大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从近代无产阶级运动开始,到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人类社会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到苏联解体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和平发展中实力日益增强,以唯物史观所观察到的世界社会主义光明前景,在时代发展中由于受阶段性条件制约而必然呈现出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漫长性。但是,社会历史的总体进程在根本上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性、规律性、必然性。另一方面,“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从世界局势变化的微观视角对当今时代主要特征作出的精准把握。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加深的有力推动下,各国之间利益关系的密切联系不断加强,国际秩序变革持续加速,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和平发展格局不断走向成熟。同时,国际发展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旧存在,全球经济增长相对乏力,贫富分化问题严重凸显,新型公共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总体来看,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光明前景中既孕育无限希望也依然充满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必须保持强大战略定力,认真做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与斗争的充分准备,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有效利用和平环境发展自己,而且努力贡献自身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不断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其次,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确定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恩格斯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坚持并运用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我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情境,进而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科学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主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确定一个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不是依凭线性推移的“自然时间”,而是根据反映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变化的“历史时间”。当一个社会的现存生产关系不能更好地适应物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就需要做出相应变革,变革的方式既有政治革命,也有社会改革,社会改革同样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关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全局和根本。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期待和要求,涵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成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完善与革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这个问题的研判和决断,凸显全面深化社会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这一重要判断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真实的客观状态与实际情境。党和国家的工作只有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才能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与新态势,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好地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最后,用“理论思维的辩证法”揭示新时代的发展规律。“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恩格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践发展提出的理论要求。他同时指出:“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能为事物自身的发展过程、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不同事物的过渡转化提供科学的说明。对于社会历史领域同样如此,只有通过“理论思维的辩证法”,才能“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论思维的辩证法”与新的时代条件相结合,全面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方面,“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始终是指引、支撑、凝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显示,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为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能够自觉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充分激发生产力的发展活力。所以,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只要我们始终葆有“信仰、信念、信心”,共产主义的未来图景就一定能在不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中获得实现。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性和实然性的内在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和矛盾阻力。“建设伟大工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蓬勃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推进伟大事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其中起前提性基础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个伟大”的提出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光明前景和曲折道路的辩证认识,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历史规律、客观实际的高度统一。
二、科学解答时代问题
马克思认为:“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事物内在矛盾的表现形式。对时代问题所作的准确捕捉和科学解答,意味着承认社会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并且选择把积极面对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切入时代现实的突破口。要想引领时代发展、推动时代进步,必须善于聆听时代之声、科学解答时代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着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解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
其一,科学解答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问。创新是理论的生命力。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理论思维的辩证法”的核心要义就在于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和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理念和实践原则,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总体趋势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但是恩格斯同样认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蓬勃的生机活力。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需要立足新的时代起点,聚焦新的时代问题,回应新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问题先后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伟大实践进行及时答疑解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力量之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的提炼概括,也是统领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方向和道路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准确捕捉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而且站位于新的历史高度对此作出了本质反思和战略部署,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向前进注入了时代内涵并提供了根本遵循。其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从更本质、更普遍、更深刻的层面回答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问,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
其二,科学解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问。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就是说,“理论满足国家需要”是理论获得充分实现的基本条件。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凝聚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这一梦想的历史使命,始终把这一梦想作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旗帜和实践动力。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站在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世界和平发展的整体形势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规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明确实现伟大梦想的清晰目标和总体任务,也指明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路径和战略举措,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其中,“八个明确”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构成支撑这一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回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应遵循的思想要求和精神原则。“十四个坚持”则是对“八个明确”的贯彻和落实,其侧重于从实践层面回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应遵循的实践要求和行动步骤,以基本方略的形式勾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总体来看,“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也是根本政治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确保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其三,科学解答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之问。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产生矛盾纷争的根本原因:“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就说明,由旧式分工导致的社会利益分化,产生了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冲突。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为了掩盖这一矛盾,统治阶级采取了“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这种“虚幻的共同体”维护的只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利益。资本主义将这种“共同体”从理论到实践上努力从一国拓展到全世界,从而事实上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此获取更大利益。因而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和旧式分工的“真正的共同体”内,每个社会个体才能“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所以,在世界交往日益普遍的现代社会,必须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冲突,实现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利益的和谐统一。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与世界人民的理想愿景息息相通,中国梦的实现无法离开和平发展的国际背景。面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挑战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引发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之问,并且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初衷是在尊重世界各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努力增进人类整体利益共识,积极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这一初衷的引导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增进人类利益福祉为中心,着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及通过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践平台有效达成中国与世界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从区域到全球的深入拓展,科学解答了“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开辟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全新道路,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力求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广阔胸怀。
三、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
马克思指出:“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这意在强调,理论需要无法直接成为实践需要。理论既源自现实,又超越现实。在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以后,还需要通过“理论掌握群众”这一关键环节,才能实现伟大思想与伟大时代的融通互动,发挥出伟大思想对伟大时代的精神引领作用。同时,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可见,理论必须获得彻底性,才能说服和掌握群众。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说服和掌握群众而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巨大理论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在于自身内蕴的彻底性、科学性和超越性。其对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是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充分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原则高度、党性高度、实践高度和世界历史高度等方面的坚定与升华上。
一是充分体现在对“有原则高度的实践”这种原则高度的坚定。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试问:德国能不能实现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即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这种“原则高度”和“人的高度”,可以理解为本体论意义上的总的哲学高度。如果从总的哲学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其理论基础,也决定了其观察、思考、实践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以及“安身立命的根本”;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时,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共产党人出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掌握得不牢固、不彻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面向全体共产党人的铸魂补钙工作,教育引导全体共产党人必须拧紧“总开关”,不断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觉武装思想头脑、培植精神家园、指导生活实践,力求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充分体现在对“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党性高度的坚贞。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以往的任何社会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却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因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一切发展成果也应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规定,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一立场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导向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检验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试金石。衡量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具有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启示全体共产党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不仅要促进社会整体的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能够在更广泛、更公平、更合理的层面上惠及全体人民;而且要促进每个社会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把“为人民谋利益”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中国共产党人在组织和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厚植人民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着力满足人民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需要,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奋进新时代的最大同心圆。
三是充分体现在对“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高度的坚持。“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获得解释世界的科学思想,更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获得改变世界的精神武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也是创造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一日之功。中国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从长远处谋篇布局,又于实际处苦干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同时,我们正处于最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激情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能够追梦的精神基础,奋斗和奉献却是全体中国人民得以圆梦的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勉励全国各族人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并且启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如同一场接力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只有一棒接着一棒跑,每一代人都力争为后继者跑出一个好成绩,“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在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中变成美好现实。
四是充分体现在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世界历史高度的坚信。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他们认为未来共产主义意味着“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高度把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四个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将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即“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的灭亡而告终,由此才会开启真正的人类社会历史,即共产主义社会,因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入认识和领会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总体划分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我国现阶段奋斗目标,作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安排。这种战略安排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信心紧密结合起来的卓识远见。同时,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存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体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始终把“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作为理想追求,号召全体共产党人主动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作者简介:李忠军,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长春,130012。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研究”(2019MZD0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