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观点提示
思政课只有从理论上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才能使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律,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强化思政课的学理深度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深度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属性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即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理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政治性体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目的性”,学理性体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规律性”,要通过深厚的学理体现价值塑造、政治导向,从学理上论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深度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深化对于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强调理论性的要求从大中小学课程名称的变化中能够得到体现,如小学的思想教育课程名称为“思想品德课”,中学为“思想政治课”,到大学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突出了理论色彩,增加了理论味道。要求课程设置应该更强调理论性,通过理论教学让大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深度是目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同时存在着理论性不足、针对性不强,有理讲不出、讲理不深不透的问题,这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理的透彻理解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立场、捍卫信仰。
厚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本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这就需要厚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基本功。
教育是育人过程,是说服人的过程。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学上经常讲,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教师有知识才能讲知识,有思想才能讲思想,有理论才能讲理论。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博览群书,苦学、深思,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没有厚重的理论基础很难讲出生动的课程,很难影响人、打动人、教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然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内涵、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都包含着不同的学科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体系,才能从容地讲好理论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章,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不同内容,要想讲深讲透,就要求教师厚植理论基本功。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说理实效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理也是最讲理的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还要讲好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顶天立地。实效性是提高说服力的内在要求,从价值导向和实践导向上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需要靠理论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直接性上说属于实践问题,实践性问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创新中解决,但这不是简单的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前提的批判和理论的建构。也就是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从思想政治理论层面加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基”,并用生活感知知识,实现理论话语向现实话语的转换,提高思想政治话语的感召力,使思政课堂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回答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回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找准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满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只有从理论上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让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才能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喜平)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