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曲家伟】5月2日,吉林大学首批2万名师生在学校集中接受了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医学博士、校医院院长刘林林正在接种疫苗

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伊大海正在签署疫苗接种知情书
“4月30日下午,上级卫健部门通知吉林大学,将调批20000支新冠肺炎疫苗向师生提供接种。我们立即着手组织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学校医院管理处处长、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伊大海介绍。在全校各校区医院抽调医护人员进行接种工作培训,向校内发布相关通知并组织接种报名和信息确认,确定集中接种场馆并立即启动相关布置工作,采购医用冰箱、身份信息读取器等相关设备,准备各类医用器材,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详细设计并演练接种流程,各项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在一天多时间里全面落实展开、准备就绪。



在现场,疫苗接种工作井井有条、快捷有序。师生在场馆外排队依次进入会场,经过对身体有关禁忌症及其它不适合接种情况的问诊筛查、严格登记接种信息和签字确认后,可以接受疫苗接种。接种后在留观休息区接受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便可签字离场。在21-58天内,他们将接受第二剂疫苗注射,完成接种。
“老师和同学们接受接种后,接种部位可能产生轻微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可能会有一过性的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不需要过度紧张,大家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校医院院长刘林林介绍,“我们在会场设置了急救站、安排了救护车,可以保证现场的应急处置和其它紧急情况的快速诊治或转诊。”
“目前,疫苗的供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实施。我们在接到下一批次疫苗提供的通知后,会在24小时内完成接种的各项准备、达到接种工作条件,更好保证师生的安全、便捷接种。”伊大海说。

据了解,在此次疫苗接种工作中,10000名本科生、8000名研究生和2000名教工接受了疫苗接种。300余名来自学校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本科生、研究生志愿者,经过前日的培训和演练,在老师和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了当天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长春市副市长贾丽娜、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长春市卫健委主任高玉堂,吉林大学副校长赵国庆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接种现场调研、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