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传承新时代白求恩精神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

发布日期: 2020-12-18   编辑: 贾云乾

【文/于姗姗 摄/白求恩第一医院】华树成,1961年4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当选第四批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二届吉林省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11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0余年深耕不辍,华树成是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者、青年职工学子的领路者、医学科研领域的开拓者、现代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他“挂帅”期间,医院深化改革,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多项排名全国第一。无论“非典”疫情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他都时刻传承和认真践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鞠躬尽瘁。

筑牢抗疫长城 不忘初心使命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关键时刻,华树成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不计个人生命安全,总是第一时间冲在一线。

17年前,作为吉林省和长春市第一批“非典”定点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时年 42 岁的华树成临危受命,充分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抗击“非典”工作期间连续在一线工作26天,创造一连串吉林第一;发现吉林省首例“非典”患者;参与救治第一例康复出院患者;在“非典”一线工作时间最长的专家。在全面主持“非典”病房工作期间,他不仅及时制定了各项有利于“非典”救治的诊疗方案,有效组织医护人员积极投入救治工作,鼓励大家战胜困难,树立必胜信心;他还身先士卒,零距离接触病人,靠前指挥和调整救治方案,率先把无创呼吸机技术应用于“非典”治疗,使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余名患者转危为安并痊愈出院,他以坚定的党性、高超的医术和忘我的精神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被吉林省委、吉林大学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吉林省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17年后,白求恩第一医院作为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首批定点医院,再次成为春城百姓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华树成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沉着应对、坐镇指挥、不计安危,冲在一线。疫情初现端倪之时,他便以敏锐的政治触觉和高超的专业素养,提前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科学统筹部署,连续召开多次工作会议,实施改建发热门诊、第一时间分诊病人,加强预检分诊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带领全院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上下一心,严阵以待。从大年初二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出征开始,白求恩第一医院在物资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派出含资深专家在内的7支医疗队214人驰援武汉,参与重症患者救治、方舱医院建设和患者救治、重症患者转运等任务。除随队的5台紧急医学救援队车辆、千余箱生活医疗物资,还先后4次连夜运送了精密仪器设备和紧缺药品增援一线重症医疗队,成为吉林省驰援武汉人数、车辆、物资最多的医疗机构,被称为“搬家式救援”。他还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一线救治提供专家远程会诊、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感控专家,组建综合救治、咽拭子采集、ECMO救治医疗队,支援满洲里、吉林市、舒兰市、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新一轮胜利。

疫情平稳后,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阶段,华树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推行网上分时段预约就诊制度、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核酸检测、健康码查询、随员管理制度,使白求恩第一医院“疑似病例零漏筛、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患者零死亡”。

多支支援医疗队斩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医院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多人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科教成果丰硕 聚焦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华树成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累计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8篇;累计承担科研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多家学会、杂志社担任委员、编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树成作为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副组长,时刻紧绷“科研抗疫”这根弦,发挥医院多年积累的医工结合和成果转化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攻坚克难,积极组织检验、影像、科研等多方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他打造的技术转移团队,助力医护人员在武汉一线创造了多功能防护面屏、咽拭子面罩、隔离巾、加强型听诊器四项享有专利的发明,并应用于临床。

华树成带领团队集智攻坚,研发出同时具有人“肺”和人免疫系统的“‘肺-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和“新型冠状病毒数字PCR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新技术平台及系列装备”;开展新冠病毒多维信息纳米纤维检测与表征研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致危重症多器官损伤的临床研究;开发非接触紫外光爆个人器件批量消毒系统;首创局部雾化吸入氯喹治疗NCP方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在国际医学刊物及网站上发表新冠疫情防控有关研究文章,发挥科研力量,助力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的无形战争。

在教学方面,华树成注重医学人才的培养,立德树人,行为世范。除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科室及院务管理工作外,他一直非常注重临床医学5年制、7年制的教学工作,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曾多次被评为校、院优秀教师,主讲吉林大学精品课程。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先后培养硕士生28人,博士生22人。

从教三十年如一日,华树成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与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医学生树立了典范。他对年轻医生和实习医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培养,重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支持青年医生、教师到其他兄弟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国际交流,坚持在科室内组织疑难病历临床会诊查房、典型病例教学查房、疑难胸片、CT阅片会诊、呼吸科专题业务学习,使科内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不忘引导和督促科内人员提高外语水平和科研水平,并逐渐取得成效。他授课诙谐幽默、思路清晰,能使枯燥的医学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并注重为同学留下思考的空间,启发其临床思维能力。

推行科学管理 实现历史跨越

2012年,华树成担任院长后,创新性提出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经营型、服务型、智慧型”医院的发展理念。医院在诊疗水平、科研成果、高精尖技术、病人、职工满意度、国内影响力等方面节节攀升。

华树成坚持引育结合,持续提高人才质量。白求恩第一医院现有双聘院士6人,海外高层次专家4人,“优青”、海外客座教授、兼聘教授等各级各类专家近150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的人才保障。2016年以来全院共发表SCI文章2746篇,科研立项数达2968项,立项数连续6年位居学校首位。新批复成立省部级实验室、平台、创新中心34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研实力已成为医院发展的硬核力量。

华树成紧盯科技发展前沿,重视医工结合,关注发明创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2016年以来白求恩第一医院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55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合作,在药物研发、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医工结合立项开发项目382项,形成工程化样机、体外诊断试剂、软件系统等113台(件),其中,儿科可视硬质支气管镜等10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转化项目15项,知识产权授权745项,搭建工程化平台11个,孵化CIK和NK免疫细胞治疗、人源化小鼠模型等5个项目公司,这些成果成为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前列。

华树成着眼服务惠及基层百姓,用现代的营销理念管理、经营医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医护团队和优质医疗资源,2018年建成启用母婴保健护理中心,筹建净月分院、卡伦湖分院、重离子医院等。持续加强医联体建设,不断巩固分级诊疗,让最偏远的基层百姓也可享受到优质服务。2019年,他倡导在全院开展“做有温度的医院、做有价值的吉大一院人”大讨论活动,初步形成了讨论、思考和践行服务的热潮。他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步伐。目前,门诊语音电子病历、听见智能会议系统等软件已经在白求恩第一医院陆续开始试用,“互联网+医疗”逐步落地应用。2020年5月,白求恩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牌照正式挂牌落户,成为吉林省首个获得正式牌照的医院,“挂号提前预约、准时准点就诊、缴费全自助、复诊在线看、手续一站式”的全新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在华树成的带领下,白求恩第一医院门诊量从2017年的453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520万人次,年均增长7.4%;出院患者量从2017年的26.5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9.8万人次,年均增长6.2%;手术例数从2017年16.6万例,增加到2019年的18.9万例,年均增长6.9%。各项业绩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医院连续7年获得丁香园公立医院最佳雇主评比前十名,2018年度公立医院最佳雇主全国第一名,2019年国家卫健委指导的第三方评估医患双满意总分全国第一名等荣誉,复旦版《2019年中国医院排行榜》位列全国第45名,其中科研学术排名全国第15名,位列东北地区第一名。

30余年敬业奉献,华树成始终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和行动中的实干家。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典范和榜样,坚守着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无悔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