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王惠岩先生:惠人育才、志如坚岩

发布日期: 2020-08-17   编辑: 饶明月

1CB83

【消息来源:行政学院 吉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微信号】王惠岩先生(1928—2007),回族,辽宁省法库县人,中共党员。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行政管理学家,杰出教育家,知名政策咨询专家。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和吉林大学政治学学科创始人。

1948年考入东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行政系。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历任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员,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组组长、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政治学研究室主任。创办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政治学学科恢复以后,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政治学系并任主任。1979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担任政治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2007年10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王惠岩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的学生中,不仅有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等学术带头人,而且有一批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中坚与骨干。

惠人师表英才育

坚持立德树人,矢志守正创新

先生强调“为人治学其道一也”的教育原则。“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好做人”。这是先生几十年的为人品格和对学生的一贯要求,他认为做学问需要境界,因此在教学和科研中特别强调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认为做人、做事的境界最终决定着做学问的成就,而这种境界的养成本身也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先生一生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胸襟宽阔,乐于助人,对弟子、对青年政治学工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178F7

(图片:查阅资料)

先生坚守教学科研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是先生的基本教育理念。先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况,总是矢志不渝,勇于、善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先生执著追求学术真理,坚守自己的学术良知和社会责任,授课讲学不取悦听众、哗众取宠,更不会因为别人不理解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厚筑学问基础,秉持严格教风

先生重视基础教学环节。先生曾说:“讲授专业基础课最重要的是讲清楚‘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讲好课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要认真备课,要把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并要做好教学笔记”。先生倡导扎实的学风。先生曾以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验指导学生。对于经典著作,先生会先通读一遍,然后是一章一章再读一遍,接着是一节一节再读,一句一句再读,最后全面再读,并且每次都做笔记。先生要求严谨的教风。先生备课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前都修改讲义,每一稿都工工整整。讲义内容不仅是理论原理,还有与时俱进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内容以便吸收,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先生讲课深刻、生动、新颖,同时重视基本的课堂纪律和要求,不允许学生有迟到早退、交头接耳等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

16BD4

(图片:与学生们在一起)

先生严格学生培养质量。先生指导研究生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不管有多忙,先生总是安排时间与学生交流,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收集参考资料,从论文选题、构思、结构到文字修改,都严肃地提出意见。每一篇论文先生都逐字逐句地仔细看,经典引用不准确、错别字、病句等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且要求论文必须字迹工整。先生曾经将不合格的硕士论文当场撕掉,让学生空着两手回去重写……即便政治学系招收政治学研究生班、先生每年都要指导20多篇硕士论文时,被指导的人多了,但论文的质量绝不降低,工作量之大,需要先生有超常的精力。在六十岁之前,先生常常要深夜两点之后才去休息。

146EB

(图片:王惠岩先生指导弟子张贤明)

关爱学生生活,提携后学成长

先生解困学子求学艰难,慷慨捐设奖助基金。先生对弟子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先生对弟子百般呵护也是出了名的。即便是毕业多年的学生,遇到工作调动、婚姻家庭等大小事情时,都来征求老师的意见,每到这时先生都欣然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先生不喜应酬,但有弟子的家属从外地到长春,先生都会非常热情地予以接待,令弟子和家属分外感动。如果发现学生生活有困难,先生马上就会给予直接的帮助,甚至家庭贫困学生回家的路费、过年给父母的礼物等他都要过问。1998年先生捐献出自己积蓄多年的稿费并和弟子们共同筹集资金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设立了“王惠岩奖助学金”。2007年先生八十寿辰时,不少弟子和同行因为先生病重,想通过各种方式对先生表示慰问,但先生明确表示,他个人什么也不需要,而是希望充实王惠岩基金,以便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为培养政治学下一代人才、为促进政治学的发展多作奉献。

177BE

(图片:建立王惠岩奖助学基金)

先生心系后辈学人成长,处处尽显大家风范。先生曾经对学生因为学问研究上的漏洞或是为人做事上的瑕疵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但在关系他们前途和发展的问题上,先生却尽心尽力指导、毫不犹豫支持。先生曾说,年轻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问题是正常的,但做老师的,必须给他们指出来,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至于他们要发展、要进步,只要对社会有益有用,做老师的都应该不计小节,给予全力支持。先生对后辈学人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拔擢,展现了关爱晚辈、奖掖后学的大家风范。先生真诚、愿意、积极提携年轻人,把育才举贤、培养人才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先生利用自己的卓著声望为青年学者提供崭露头角的舞台,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先生通过在学术会议上的肯定与支持,为青年学者的专著撰写序言和评介等一切机会,为青年学者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培养年轻学者竭尽心智。

157BA

(王惠岩先生八十寿辰庆典暨《王惠岩文集》首发式)

历经风雨喜归燕,兴旺发展续辉煌。从教数十年来,先生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活跃于从政府到学术界的各个领域,每个弟子对先生都有着亲人般的感情,都是发自内心的爱戴,以至于后来先生的患病和逝世牵动了众多弟子的心。2007年9月8日,学校为先生举办了八十寿辰庆典。与会领导和嘉宾讲话发言前,每个人都来到先生面前给他深深地鞠一躬以表示崇高的敬意。会场上座无虚席,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场面十分热烈,但人们的心情却是沉重的。先生讲话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当先生讲到:“我的四面八方的弟子们都回来了,像小燕儿一样飞回老窝儿”的时候,很多人泣不成声……

岩坚守正道业兴

1E5D3

筚路蓝缕创业,建设成就辉煌

1951年先生留校伊始,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任教员,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法律系,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并于1955年晋升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讲师之一。1957年后几经波折,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先生才又回到法律系重执教鞭,受邀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编撰工作。1982年先生创办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后仍然坚持为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讲授《法学基础理论》,并从政治学的视角探索法学理论的创新,所著《论民主与法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行政系被撤销。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根据中央精神,1980年中国政治学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先生作为最年轻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人才奇缺,全国仅能找到23名对政治学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人,大多数还都是两鬓斑白的老先生。当他们坐在一起畅谈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前景时,自然地把目光落在了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学者——来自长春的王惠岩先生身上。1981年先生率先在吉林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负责筹建政治学系。1983年原国家教委批准首批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恢复政治学专业。1983年吉林大学正式建立政治学系,先生任系主任并开始招收国内首批政治学专业本科生。由于北大和复旦的政治学专业均设在国际政治系内,所以,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是全国恢复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学系。

173FE

(图片:王惠岩先生与政治学系教职员工合影)

先生说:“政治学系现在虽然条件很差,但我们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政治学系,不建则已,要建就要把它建成国内一流的政治学系。”当时创建政治学专业面临的是“三无”环境。没有师资,先生就三顾茅庐、广求贤能,从学校相关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外校吸纳相关师资;没有图书、教学场所和设备,先生就找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方求助、争取支持;没有先验办学模式,先生就带领全系教师积极探索,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参考建国前政治学专业和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政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确定了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点之一,1995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在先生的指导下,1998年建立了国际政治本科专业,2000年获得国际政治专业博士授权点,2002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先生向原国家教委起草报告,1987年吉林大学(政治学系)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增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校,并于当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先生在行政管理专业基础上,领导创建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办公自动化试验室,还向原国家教委申请专款购买设备,于1993年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现电子政务系)。这在倡导文理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已经普及的今天可能并不为奇,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先生就有这样的眼光并勇于践行,实在是令人钦佩。

191D2

(王惠岩先生与行政学院教师周光辉、王彩波和薄贵利交流)

如今吉林大学政治系已经发展成为行政学院,拥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政治学理论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政治学学科作为支撑学科首批进入了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并作为学校下一轮一流学科进行培育。

笃信马列主义,创立课程体系

先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二是搞深搞透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练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功;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笃信马列,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先生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运用,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把握。先生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养成,认为只有养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先生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功底,勇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0C4F

(图片:王惠岩先生部分荣誉证书)

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先生以学者的敏锐和学科带头人的战略眼光,在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之初,就将创建政治学原理体系当作重建政治学专业的首要工作。1985年,先生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创建了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课程体系,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被国内许多高等院校所采用,赢得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评价。此后,先生先后主编了《政治学原理教学指导纲要》《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政治学原理》(全国普通高校面向21世纪教材)《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等书。《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被选为全国研究生推荐教材。

学科繁荣兴旺,服务伟大复兴

先生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建立政治学专业的领导者、设计者、倡导者和先行者,从来都把帮助各地各高校发展政治学及其学科专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提供政治学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设计到帮助解决教学科研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难题,从协助培养师资力量到输送自己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推动各校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建设审批到支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报立项,先生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心思和努力,促进了各地各高校政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28A1B

先生以学者的独到眼光,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重大疑难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回应,积极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服务。先生撰写的咨询报告《西方文官制度》被党的十三大作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参考。先生基于他的政治总格局理论提出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层次论,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室《社科动态》转载,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2000年3月1日,先生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作的题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第十三次法制讲座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还专门索要了讲稿。

13976

(图片:王惠岩先生)

王惠岩先生不懈追求和奋斗的一生,对当代中国法学、政治学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培育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一批党政领导、各界英才,成就了他法学家、政治学家、行政管理学家、教育家、政策咨询专家的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在一生的追求中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坚定、矢志不移、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师德高尚、乐观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先生生前一直期盼并致力于的中国风格与气派的政治学理论的创立、发展与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惠人育才、志如坚岩》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