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走新”又“走心”

——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发布日期: 2024-04-08   编辑: 饶明月

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什么样的思政课才算是一堂好的思政课?”“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4月上旬,吉林大学巨幕影院内,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进行。课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教授向“共上一堂思政课”的全体师生们抛出问题,希望大家在课上寻找答案。

将课堂搬到影院,形式“活”才能教育“火”。课堂上,百余名师生共同观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献礼影片—《我要当老师》。作为首部反映思政课教师成长故事的院线电影,电影以轻喜剧风格,用温暖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而是给别人带去了什么”。观影现场,师生们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被电影情节深深吸引:从“孙猴子”到“孙行者”,主人公孙恒在少年时期是典型的调皮捣蛋的学生,他和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斗智斗勇”,电影场面诙谐,引得现场师生捧腹大笑,但在校方要开除孙恒时,高老师极力维护,说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用淳朴的作风感染了孙恒,也让他喊出了“我要当老师”的愿望。当看到这些情节时,大家无不感动落泪、感同身受:遇见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福,成为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运!

一同观影后的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坐到师生们中间,与大家一起听课、讨论。姜治莹说,电影中的孙恒不仅是一位思政教师,还是一名兼职辅导员,他以真情换真心、以执着换理解,通过耐心倾听、真诚关心来做学生工作,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找准了思想的“燃点”,烧旺了教育的“炉火”。姜治莹希望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喜爱,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学生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为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部影片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伟大。”本科生陈开说,影片最让她感动的情节是当高怀德去世后,孙恒来到高老师的宿舍,看到了高老师当年的工作手记,选择投身支教。两代人的精神传承,让她想到了吉林大学的北上精神,这是刻在吉大先贤身上最深刻的文化烙印,也应该是当代吉大学子们永远传承的基因。

在电影尾声的彩蛋中,有来自全国高校400多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影片中出镜,他们中有三位来自吉林大学,石瑛就是其中一位,她深有感触地说:“透过影片,看到了自己,找到了方向。”

“思政课如何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统一’给出答案,强调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观影后,石瑛与师生们分享问题的答案,并表示要心怀热忱、因材施教,做亲近学生,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才能做到春风化雨,启智润心。

一部电影一堂课,一则故事一面旗。走出影院,师生们仍意犹未尽,还在讨论着电影中的感动与细节-----

“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隘口,探索创新教育形式,打造类似的开放式课堂,多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思政课讲得入耳、入脑、入心。”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韩喜平说。

春日的阳光,洒在吉大校园,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充满着蓬勃的力量。无论是走进红色旧址,抑或是深入田间地头,相信随着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教育阵地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种子一定会在春天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我们心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