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曾多】2月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参加定点联系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工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主题党日活动。校长张希陪同参加活动。
孙尧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支部的党建工作和吉大马院的教育教学成效。他表示,吉大领导班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团结带领全校师生科学防控、共克时艰,为属地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学校的育人成效。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进行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报告重申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体现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何验证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交流中,孙尧首先抛出问题,并就老师们提出的“加强课堂交流”“开展丰富的课上展示活动”“提升过程性考核占比”“明确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间的关系”等具体举措与大家热烈交流,分享体会。他强调,思政教育中,要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增进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综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要通过坚实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各具特色的精彩讲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听得进去,都能感受到教育和影响,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更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希代表学校和姜治莹书记向孙尧副部长一行表示欢迎,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张希表示,学校始终坚持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督导,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工作机制,思政课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言传身教并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的志趣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站在世界前沿、面向国家需求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帮助学生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张希指出,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全校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考核形式,提高评价精准度,同时要思考完善新技术背景下的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科学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了教育部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的预防网络暴力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建设情况。希望学校专业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加强网络和心理领域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在日常教学和思政工作中,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因素,做出科学判断和正确应对,进一步将思政教育做实做细。
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泓祎汇报了支部建设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汇报了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进展情况。活动由李泓祎主持。
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学院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