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融情入理 润物无声——打造具有吉大特色的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发布日期: 2021-04-23   编辑: 

高等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提供了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有力推动了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征程。围绕课程思政开展的探索与实践,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融思政元素 突出学科育人特色

吉林大学始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党委书记姜治莹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是丰富的、科学的、系统的,更是时代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制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内容创新、特色创新。”校长张希强调:“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要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人,有品判性思维的人,懂交流、善合作的人,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培养一批不辜负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经过几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吉林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了良好协同效应,成为育人阵地的“双引擎”。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念,又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落实课程思政目标,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

2020年12月,学校印发《吉林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将课程思政体系纳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中,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根据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理学、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和体育类等不同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注重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不同学科的育人特色和具体要求。

承红色基因 彰显吉大育人传统

吉林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亲手创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有着优良的红色基因,自从她诞生开始,就与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血脉相连。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并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孕育形成了鲜明的红色基因、白求恩精神和黄大年精神,这些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是吉大铸魂育人的精神血脉。在吉林大学的育人氛围中,始终蕴藏着厚重恢弘、灵动蓬勃的思想与信念力量,这种力量点燃了一批又一批学子的中国梦青春梦,使他们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自觉自豪将努力坐标直接锚定民族的崛起,在祖国各行各业立下不朽功勋。

因此,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必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继承吉林大学的红色基因,发扬吉林大学“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办学传统和历史文化,应当突出吉林大学办学传统和红色精神文化教育,对接学校实际,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吉大内涵。注重把吉林大学“又红又专”的历史底蕴、“学科综合”的独特优势,学校红色渊源和爱党爱国的厚重历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构建具有吉大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造一批吉大烙印品牌课程,让学生感悟吉林大学的精神文化,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广大教师提供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平台,学校组织各类课程思政活动,覆盖学校各学科,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示范、教育科研和学生培养中成为各专业骨干分子,是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一批教师已经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脱颖而出,带动了各学科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初,展现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成果的“融情入理 润物无声——讲述课程思政的故事”正式出版发行,这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记录着我校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的生动故事,将吉林大学教学一线中珍贵的育人矿藏充分开发,亦为研究其中的认识方法,总结凝练其精神内涵,挖掘弘扬其精神价值。全校广大教师满载着信仰、责任、担当、反思、追问的经验与故事,结成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盛宴,凝聚着一线教师辛勤汗水与宝贵思索的鲜活故事,是我校教师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真实探寻。几年来,广大教师坚守教师职责,在教学的同时关爱学生成长,在他们的带动引领下,全体教师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的提高,加快课程思政从理论高度落实到教学一线,将课程思政要素高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为祖国培养三观一致、学识优良、品行端庄的优秀人才。

树课程典范 弘扬课程育人文化

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吉大传统精神和文化教育。要注重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设,推动各类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从无意识向主动实践转变。以课程思政为魂,实现将课程思政贯彻于课程建设全过程,打造新时代的“金课”。同时组织校内相关学科教师,编写完成《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系列教材(12本),为各学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为提升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实现“三全育人”,从2018年开始,学校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组织“教学午餐会”“教学读书会”和“教学沙龙”50余场,邀请获得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卓越奖”和“优秀奖”教师,做“我的学生 我的课堂”主旨活动,与全校教师分享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要素提炼、课程育人方式与方法,以及教书育人先进事例等。2018年以来,一大批优秀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课程育人,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伟大征程已经开启,高校教师使命在肩。全校广大教师将以坚实的信仰力量和饱满的生命样态践行育人使命,为青春中国力量实现坚定不移的信仰导航,谱写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探索的华彩篇章。

更多内容请关注三全育人专栏:

https://news.jlu.edu.cn/zthd1/sqyr.htm